序号 | 来源作者 | 来源篇名 | 期刊 | 年代卷期 |
1 | 商原李刚 | 道、法人性论之维的现代审视 | 哲学研究 | 2006,(05):43-48 |
2 | 张晶/尹兆鹏 | 科学传播理论的历史考察:将“传播”理念引入“科学”的历程 | 自然辩证法研究 | 2006,(05):27-30 |
3 | 贺炳彦/孙勇 | 长安大学校园网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| 教育信息化 | 2006,(10(学术版)):7-8 |
4 | 刘吉发/陈怀平 | 从“中国特色”维度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 |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| 2006,(05):88-92 |
5 | 黄云霞/贺桂华 | 我国驰名商标的法律保护 | 知识产权 | 2006,(01):65-68 |
6 | 常青/陆宁 | 房地产估价折旧与会计折旧的比较研究 | 经济管理 | 2006,(10):50-54 |
7 | 温进/刘伯权 | 房地产投资开发的六个阶段与四种风险管理 | 经济管理 | 2006,(13):68-71 |
8 | 李凌 | 关注表皮――浅析赫佐格与德默隆建筑创作中表皮的处理手法 | 城市问题 | 2006,(03):82-85,101 |
9 | 陆宁/陆路/霍小平/徐显杰 | 生态城市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 | 城市问题 | 2006,(07):22-26 |
10 | 霍小平 | 城市照明规划浅思 | 城市问题 | 2006,(08):28-31,50 |
11 | 赵文义/杨琦 | 学术期刊的公益性分析 | 编辑学报 | 2006,18(02):103-105 |
12 | 赵文义 | 期刊影响因子的影响因素分析 | 科技与出版 | 2006,(02):23-25 |
13 | 范丽莉/单瑞芳 | 试论文献传递服务的评价 | 情报资料工作 | 2006,(04):83-85 |
14 | 王波/陈梅 | 西安市健身俱乐部经营环境的研究 |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| 2006,29(02):185-187 |
15 | 王波 | 影响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教师因素分析与对策 |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| 2006,29(10):1409-1410,1430 |
16 | 张凡 | 拓展训练对提高体育集体项目运动员团队精神的研究 |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| 2006,29(10):1440,封3 |
17 | 吕建辉 | 论编者、作者、读者的和谐相处 |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| 2006,17(03):458-460 |
18 | 武永江 | “问题学生”教育转化的新思路――基于“问题学生”的主观框架理念 | 中国特殊教育 | 2006,(11):30-33 |
19 | 杨鉴生 | 曹丕《柳赋》作年考 | 文学遗产 | 2006,(05):125-126 |
20 | 杨鉴生 | 何劭《王弼传》“病老庄”“所悟者多”辨正 | 中国史研究 | 2006,(02):50 |
21 | 侯全华/邱茜/胡向东 | 传统古镇聚居形态的传承――西安楼观古镇规划设计 | 城市规划 | 2006,(03):93-96 |
22 | 黄金廷/王文科/何渊/王钊/乔冈/马雄德 | 鄂尔多斯沙漠高原湖淖群的形成演化及生态功能探讨 | 资源科学 | 2006,28(02):140-146 |
23 | 史敏鸽/赵辉 | 高校图书馆图书供应商的选择及其评价方法研究 |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| 2006,(06):48-52 |
24 | 马民虎/李江鸿 | 论我国信息安全法的本位价值、影响及任务 | 河北法学 | 2006,24(05):76-79 |
25 | 樊建强 | 我国面临的国际反倾销形势及对策探析 | 生产力研究 | 2006,(04):158-160 |
26 | 申尊焕/郑秋亚 | 最优大股东数量:理论分析与现实考察 | 生产力研究 | 2006,(11):232-234,257 |
27 | 刘燕/胡安焱 | 渭河流域近50年降水特征变化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 |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| 2006,20(01):85-87 |
28 | 李秉成 | 中国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及可持续发展 |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| 2006,20(02):1-6 |
29 | 马驰/石辉/卢玉东 | MODFLOW在西北地区地下水资源评价中的应用――以甘肃西华水源地地下水数值模拟计算为例 |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| 2006,20(02):89-93 |
30 | 王玮 | 鄂尔多斯高原外流区地下水开发利用方式研究 |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| 2006,20(03):64-69 |
31 | 杨泽元/王文科/王雁林/段磊 | 干旱半干旱区地下水引起的表生生态效应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|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| 2006,20(03):105-111 |
32 | 李秉成 | 一万年来灵武水洞沟遗址古气候的新认识 |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| 2006,20(04):25-29 |
33 | 孙亚乔/钱会/张黎/张钦/王晓娟 | 银川地区地下水环境演化 |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| 2006,20(05):51-55 |
34 | 李秉成/柯曼红 | 陕西富县晚更新世的植被与气候 |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| 2006,20(05):173-176 |
35 | 任朝霞/杨达源 | 西北干旱区近50a旱涝时空变化及其防御措施研究 |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| 2006,20(06):118-121 |
36 | 樊小贤 | 试论消费主义文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| 社会科学战线 | 2006,(04):315-316 |
37 | 刘志仁 | 宏观调控决策行为接近司法的应然性新探――理性的选择与制度的障碍 | 政治与法律 | 2006,(06):34-39 |
38 | 贺宏斌/吴涛 | 《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》的行政法治原则审视 | 教育发展研究 | 2006,26(08A):55-57 |
39 | 冯峰 | 清末“自治”思想的两个方面 | 史林 | 2006,(05):44-51 |
40 | 闫艳 | 论“作家中的作家”博尔赫斯 | 当代外国文学 | 2006,(04):111-116 |
41 | �丽萍/游旭群 | 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解题水平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 | 心理学探新 | 2006,26(04):63-67 |
42 | 曹刚/贺桂华 | 论传统司法的道德思维 | 江西社会科学 | 2006,(08):40-44 |
43 | 丁岳维/张晓峰 | 利润最大化和利润增量最大化的销售价格决策 | 统计与决策 | 2006,(08(理论版)):174-175 |
44 | 张晶 | 中国近代以来的技术赶超战略分析 | 科技进步与对策 | 2006,23(11):153-155 |
45 | 段联合/杨溪 | 从道德发生机理看人与自然伦理关系的构建 |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 | 2006,20(04):93-97 |
46 | 王花兰/周伟/王元庆 | 中心城―卫星城间交通发展对城市空间扩展影响模型 | 经济地理 | 2006,26(04):594-597 |
47 | 侯宽其 | 质疑《中国图书馆分类法》之“名”――兼与《中国图书馆分类法》编委会商榷 | 图书馆论坛 | 2006,26(04):30-32 |
48 | 王波 | 陕西省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现状调查 | 体育学刊 | 2006,13(06):82-86 |
49 | 丁永刚/张羽 | 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| 深圳大学学报(人文社科版) | 2006,(03):32-37 |
50 | 侯全华/岳邦瑞/刘明国 | 城市形象的可持续消费 | 社会科学家 | 2006,(01):134-137 |
51 | 侯全华/吴锋 | 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与城市设计的融合 | 社会科学家 | 2006,(05):137-139 |
52 | 贺桂华 | 诚信原则之于知识产权法的价值解读 |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 | 2006,28(06):122-125 |
53 | 陈敏直 | 经济权力对都市报价值取向的影响 | 新闻界 | 2006,(02):27-28 |
54 | 陈敏直 | 坚守新闻学专业特色――新闻学专业本科教育及课程设置的实践与思考 | 新闻界 | 2006,(03):113-114 |
55 | 陈敏直 | 现代企业制度是传媒深化改革的战略选择 | 新闻界 | 2006,(04):50-51 |
56 | 闫艳 | 威廉斯:“没有意念,除非在物中”――有关后现代主义诗歌的阐释 | 人文杂志 | 2006,(01):157-158 |
57 | 吕建辉/陈鹰/付航 | 论大学生信息获取技能训练辅(指)导环境的创设 | 情报杂志 | 2006,25(07):120-121,124 |
58 | 杨党玲 | 试论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命题作文中的首要问题――理解提纲 | 外语教学 | 2006,27(02):55-58 |
59 | 武联 | 对古城自然―文化生态环境空间结构特质的研究――以青海省同仁(国家级)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为例 | 人文地理 | 2006,21(03):92-95 |
60 | 杨建国/苏蕊 | “透明翻译”与“零位信息”补偿 | 西北大学学报(哲社版) | 2006,(02):164-167 |
61 | 刘勇/祁今燕 | 试论西安明城传统人文街区的形成与保护 | 西北大学学报(哲社版) | 2006,(04):115-118 |
62 | 杨彬智/郭庆健/赵跃峰 | 论编辑权利 | 西北大学学报(哲社版) | 2006,(06):153-155 |
63 | 席岳婷 | 基于优效型准公共产品理论的古村镇遗产地研究 | 甘肃社会科学 | 2006,(03):244-246 |
64 | 王剑波 | 论MARC编目网络信息资源――必要性、可行性及实践 | 图书与情报 | 2006,(02):97-100,107 |
65 | 顾力文 | 多学科期刊的优秀代表――《自然》《科学》与《美国科学院学报》 |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| 2006,(05):42-43 |